06

万亩茶村绿富美 2022年02月21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山高路远、植被稀少、村民难致富——这是发堤村的昔日旧貌;

万亩茶山郁郁葱葱,葡萄园生机勃勃,“组组通”公路修到家门口——这是发堤村的今日新颜。

黄到绿、绿到美、美到富。六盘水市水城区龙场乡发堤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茶叶等绿色生态产业,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既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也提升了群众致富的产值。

发堤村位于龙场乡南端,背靠北盘江,距六盘水市城区101公里,全村共3339人。一座座大山上,村民世代靠传统农业为生,久困于山,贫穷是难过的“坎”。

“以前家里只有几亩山地种玉米,一年忙到头,收获的粮食都不够吃。”发堤村吴家组村民张米说,山上植被少,只要一下大雨,山上冒出“小黄河”、山下流淌“大黄河”。由于缺劳力,更缺技能,她不知道除了种玉米,山旮旯里还能种什么?

变化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村里开展研民情、盘家底,全力施策。“靠山吃山,发堤村立足自身资源,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着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茶叶、芋头等特色产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务工机会。”发堤村党支部书记屠树说。

“农民要致富,必须集中力量、大干产业。”发堤村按照“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蔬则蔬”原则,优先发展茶叶。

张米家的土地种上了茶树。“以前我们只晓得采春茶,现在乡里引进了大公司,春茶、夏茶、秋茶都能采收。一年中有3个季节每个月都有工资领,知足啦。”张米笑得合不拢嘴。由于工作出色,她还被茶叶公司聘请为管理员,负责茶叶代收等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发堤村现共种植茶叶1.12万余亩,惠及农户287户。2021年茶叶产值300万元,人均收入11000元,依靠茶产业人均增收1000元。走进发堤村,春风绿满山。不远处,依山就势修建的茶叶生产车间、体验车间、活动中心、培训中心、营养餐厅等,古香古色,茶韵十足。

产业布局到哪儿,路就修到哪儿,基础设施也要同步跟上。

如今,发堤村共修建“组组通”公路32公里,全村18个村民小组房前屋后硬化路全面完成,安装了路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村民日子越过越舒心。

发展特色产业,发堤村既守住了“生态气色”,也擦亮了“经济底色”。时下,虽然不是葡萄采摘时节,但村民肖向仍在田间地头忙活着。

肖向的葡萄基地位于发堤村肖家寨组。这里海拔1700余米,下面是滚滚流淌的北盘江。

2002年,他和妻子辗转各地,最后来到云南曲靖一家葡萄园。看着每亩地能产2000多公斤、价值1万多元的葡萄,肖向心动了,“他们能种,为啥我不能?”于是,他向当地种植户“取经”,摸索种葡萄的门道。

2014年,在与发堤村村干部的沟通中,肖向得知村里道路修通后将建设真龙山景区的消息,很快,他在发堤村种下了第一株葡萄苗。

吃在地里、睡在地里,施肥、浇水、锄草,肖向从来不敢怠慢。村干部帮忙对接农技中心,给予他技术指导,帮他解决发展上的问题。

葡萄长势很快,一天一个样。当葡萄开花结果时,肖向悬着的心也落了地。2016年,几亩挂果的葡萄换来数万元现金。还清外债后,肖向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共种植葡萄50余亩。对肖向而言,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每年,肖向经营的跃旺葡萄种植园提供900余人次就业。

“除草、施肥、打芽、套袋、采摘都需要工人,几乎一年都有活做,我去年到手工资有1万多元。”60多岁的黄小娥说。

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堤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500亩精品水果基地惠及农户214户。

山腰长出“金果子”,村民怀揣“红票子”。“接下来,发堤村将按照‘五型’村居建设要求,把茶产业和真龙山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农旅一体化发展的道路,美丽乡村更宜居,群众生活更幸福。”屠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