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韦荣慧:应当思考苗绣所带来的生命共识 2022年02月18日

韦荣慧从研究者逐渐跨界成为民族服饰的设计者和策展人,在国家民委、文化部和外交部的支持下,韦荣慧曾参与组织民族服饰对外交流20多年,她把眼中所见的服饰之美,积极以展览和T型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韦荣慧眼中,贵州的苗绣是一幅看不尽的画,一本读不完的书,一条不枯的河流,一个永恒的诱惑。

天眼文旅论坛:从1979年至今,在您所亲历的苗绣研究与发展中,您认为苗绣与世界的联结经历了几个阶段?

韦荣慧:我认为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苗绣得到了国际收藏界的关注,有很多海内外的收藏家来到贵州,大批量地收藏苗绣。在他们的眼里,苗绣是那样的新奇、夺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此后,我们可以在一些国际展览和博物馆中寻找到苗绣的身影。第二个阶段则是21世纪初,以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认为“苗绣改变了中国没有高级时装的历史”为标志,苗绣开始得到一些世界高级奢侈品品牌的认可,比如爱马仕、迪奥等,他们将苗绣融入自己的服饰设计中,推出了一些概念性的系列。第三个阶段,我认为就是现在。随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发布,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大发展,以苗绣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应该如何保护与传承,如何从一个民族符号,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认可?如何从品牌概念,变成大众化的商品,走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真实生活中,被使用和消费?这些都是苗绣现阶段应该去思考的。

天眼文旅论坛:有一句话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真实的情况,也许更多是一种感观冲击下的猎奇心理。苗绣如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日常,也许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认可。您认为苗绣应当如何被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们所接受呢?

韦荣慧:2011年,世界艺术家体验组织主席麦克金斯·贝蒂女士应国家民委邀请来华,在北京、广西和贵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深度体验过程中,贝蒂女士惊讶于此前那些只有在照片和展会中看到的静态陈列和遗迹,到了民族地区后变成了真实的生活。在小黄侗寨的欢迎仪式上,当贝蒂女士的目光和老人、孩子们的目光相遇的那一刻,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她是如此感动,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这位美国人。回到苗绣如何被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们接受、理解、认可的话题,也就是我们应当如何去讲述贵州的苗绣故事,让苗绣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都能够找到一种生命的共识,才会从感观冲击下的文化猎奇,慢慢转变为亲近与接受。

天眼文旅论坛:您认为苗绣的发展与我们的文化自信、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紧密相关?

韦荣慧:文化自信来自文化自觉,在多元文化中认识自己很重要。苗绣早期出去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自信。实际上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彰显,也不是强制去宣传,而是随着国家的不断强大,贵州的不断发展,我认为真正做到自信的时候,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平等地交流,在对话互鉴中互相吸引。认知、理解、诠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联系当今,尊重并吸收他文化的长处,在交往中实现交流,通过与之交流实现对话,在互鉴中共同构建新的文化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