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黔南州尽锐出战,全面攻克贫困堡垒,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黔南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24.73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8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93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脱贫“摘帽”。
聚力大抓产业,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黔南州始终扭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松劲,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经济总量从全省第五提升到第四。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工业增加值提升到全省第四;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稳居全省第一,在营工业企业超万户,较前五年翻一番。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旅游“九大工程”,旅游产业化综合评价指数提升到全省第三。深入实施“百企引领”“万企融合”行动,大数据产业产值实现翻番,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狠抓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黔南州全力抓好“六网会战”,统筹城乡协同发展。全州公路总里程近3万公里;高速公路突破1400公里,路网密度全省第一;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全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14.5亿立方米,人均供水能力高于全省;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41处,解决34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城镇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增幅全省最快。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黔南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全面加强。12县(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达99.2%,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66%,高出全省4个百分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9.41%,排名全省第一。推行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淘汰落后产能112.5万吨。生态文明云建成运行。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展动能动力持续迸发。黔南州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促发展。完成585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和集团化办医受国务院奖励,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户籍业务“全城通办”、“五个三”经验、“1+2+1”教学特色项目、“校农结合”等改革经验放样全省全国。全力推进产业大招商,累计引进省外投资项目3643个、到位资金3963.6亿元,年均增长7.7%。累计培育外贸企业825家、外商投资企业69家,出口额连续5年稳居全省前三。出台促进科技创新20条措施,荣获省科学技术奖26项,为历史最好成绩;建成13个国家级、73个省级科创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水平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民生类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年均超75%。实施新(改)扩建学校项目1859个,提前两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县有“省级示范性高中”,实现“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零突破,新增高校5所、在校生突破10万人。实施县级医院“百院大战”项目,实现二甲医院县(市)全覆盖、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35.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18万人。发放各类救助保障金53.62亿元。20多项文艺作品获国家、省级大奖,100多部影视剧在黔南取景拍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3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民族团结和睦指数和进步指数均达10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处在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