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扬古韵 传今声 ——天柱百年侗戏活跃乡村振兴大舞台 2022年02月15日

天柱县渡马镇杨柳村侗戏班的演员在甘溪侗寨乡村大舞台演出。

天柱县石洞镇汉寨侗戏班演员利用手机对照网上收集来的脸谱化妆。

天柱县石洞镇汉寨侗戏班演员在古树林里化妆排练。

天柱县渡马镇杨柳村侗戏班的演员演出归来,行走在渡马镇湾场的蔬菜产业基地间。

正在着装的侗戏演员吸引了小孩新奇的目光。

文/陈光昌 图/金可文

“由穷到富再到强,天翻地覆慨而慷;潮起东方震天响,苗乡侗寨尽欢颜……”冬月暖阳下,天柱县“文艺讲堂”下基层活动在三门塘乡村振兴大舞台热烈展开。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汉寨侗戏团五颜六色的古戏服、精湛的演技、鼓舞人心的台词,赢得了三门塘村民和游客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党的政策理论通过汉寨侗戏团悠扬的古韵浸润到了湘黔四十八寨人民群众的心窝窝里。

汉寨侗戏助推乡村振兴

汉寨侗戏团是天柱县众多的侗戏剧团之一,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目前,该剧团有演员38人,其中女演员6人,保存《五虎平西》《寒江关》《牛头山》《霸王别姬》等古老剧本20本。自编自演《九龙山·姜应芳》侗戏一部。留存具有130多年历史的老旧戏服26套。

汉寨侗戏底蕴深厚,说古唱今。侗戏团第六任团长刘光焯说,以前汉寨侗戏传承、演唱靠的是口传心授,现在汉寨侗戏演出靠的是网上学习。每演一出戏,演戏之前,戏班演员都要掏出手机在网上收集生、旦、净、丑等角儿的脸谱、动作、唱腔等,照葫芦画瓢进行化妆、排练,演员在演出时更具“角儿”的精气神,深受观众喜欢,古老侗戏焕发生机。演出过程中,爱好拍摄的演员总要拿出手机拍排练、拍化妆、拍剧目、拍精彩情节等,发到微信群、QQ群、朋友圈、网络等,在家的村民能现场看戏,在外的游子在手机、电脑上也能看演出。

驻村干部、镇政府干部也总是不失时机地利用“文艺讲堂”剧团唱侗戏的机会,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组织电商“云销售”等宣传,村里村外,营造着浓厚的巩固脱贫攻坚氛围。戏班成员自己也大力发展辣椒、稻田鱼、侗家米酒等产业,以产业养戏。汉寨龚、张、刘、罗等姓的500多户村民在“文艺讲堂”的感染下,奋勇当先,大力发展稻田鱼、辣椒、烤烟、油茶等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剧团以戏为媒,又开始着手汉寨乡村振兴侗戏的排练。”刘光焯说,汉寨戏班常常晚上排练,不仅吸引了本村的村民前来观看,还吸引了不少的外地游客前来观赏、学戏。利用贵州省级文物九龙山遗址、姜王营盘、姜王井、千年红豆杉等优势资源,加紧排练群众喜欢的侗戏《九龙山·姜应芳》,在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演出,以戏为媒,同时推介汉寨稻田鱼、腌肉、酸辣椒等农特产品,让乡亲们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吃上旅游饭!

杨柳侗戏班演出有了新订单

“呀-哈-哈-哈,想甘溪当年,房屋古旧,道路泥泞,门可罗雀;呔-呀-呀-呀,现如今,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甘溪脱胎换骨,游客如织。”在“功夫村庄”甘溪侗寨,渡马镇杨柳村侗戏团演员,着实把甘溪侗寨在党的领导下,由落后变先进大夸特夸了一番。他们的表演既有京剧的神韵,又有侗戏的乡土味,配合“汉夹侗”的腔调,逗得全场观众笑得前俯后仰。

“要养活戏班,仅靠国家补贴还不够。”渡马镇杨柳村侗戏班团长周宗治说。戏班不仅唱古戏,还积极编排各种节目,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剧团编排的《苗侗儿女幸福长》《弯道取直谋振兴》《发展产业是根基》等侗戏,在各村各寨演出的同时在网络上刊播,浏览量达20多万人次。剧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的事迹得到了《农民日报》《贵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得到媒体报道,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以前找他们表演的都很少,一年外出演出仅有20多场,得到媒体报道后,情况有了变化,四乡八寨的红白喜事都邀他们去演出,本省天柱、黎平、榕江、湖南省会同、靖县等歌场节会,也发邀请函请他们去捧场。现在每年下乡演出达100多场,年收入达40多万元。“有了新订单,我们可以安心唱侗戏了!”

天柱其他的侗戏班也一样,演员学会了侗戏线下、线上展示。活跃在苗乡侗寨的乡村振兴大舞台,通过网络传播,让群众现场享受文艺盛宴的同时,让在外工作、打工、经商、创业的游子,也欣赏到家乡的侗戏。党的惠民政策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也通过“侗戏+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

【链接】

天柱有石洞汉寨、渡马龙盘腊树脚、凤城街道润松坝寨等戏班15个,其中侗戏班10个,阳戏班5个。演出的剧目有《定军山》《罗通扫北》《穆桂英挂帅》等190多出。2019年6月,天柱侗戏入选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