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 “雪花”之后,在黔讲述长征故事“红飘带” 2022年02月15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一朵雪花的故事,总导演带我们设计了三年。”近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讲完“雪花”故事之后,王志鸥及其视效团队将在贵州深度参与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的建设,再次使用“科技+艺术”的手段,讲述“地球上的红飘带”的长征故事。

冰雪的空灵与春日的绿意,生长出勃然生机;中国人的浪漫与幻想,在科技与艺术的融会中惊艳世界。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风貌,彰显中华美学,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王志鸥与张艺谋的合作始于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王志鸥说:“导演要求极高,天马行空的想法,追求极致的美学。”而他要做的,就是带领团队把导演所有的想法变成可视性视觉方案。

“导演要做点火方案,我们就要把火炬台设计出来,还要把里面的小雪花跟火炬的关系贯穿起来。”于是,王志鸥带领视效团队通过数字化的可视化编程手段,用中国结和橄榄枝编织成一朵大雪花。大雪花装置宽为14.899米,内部有96个中国结的小雪花,围绕着橄榄花环和6条橄榄枝,有55万个发光点。

他说:“这是中国元素和世界的一次完美结合。”

新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景深空间和叙事方式,通过雪花的故事表达人类共同情感,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时,通过“科技+艺术”呈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简约而不简单地营造出浪漫、空灵的沉浸式体验,极大降低了人力与物力投入,在疫情防控及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就了数字科技在奥运历史上的一次创举。

为了实现这一创举,王志鸥所带领的视效团队,每天都在挑战不可能。他笑称:“每一天都是高考,努力把每个方向都做到极致。”这个由200多名中国年轻人组成的视效团队,涵盖美术、设计和数字工程等专业,水平比肩国际顶尖数字科技制作团队。王志鸥记得,大学刚毕业那几年,团队出去谈项目总要“搭配”一个“老外”,才显得在专业上有说服力。而这一次,他希望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年轻力量。

在他的心里,科技是这个时代最新的语言,用“科技+艺术”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最能被年轻一代所接受。“我们未来的创新之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去讲。”

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亮相,王志鸥及其视效团队深度参与的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也愈发让人期待。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1+3+8”标志性项目建设体系中的数字在线工程重点项目之一,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选址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多彩贵州城内,总占地约80亩,总建筑面积约53000平方米。

王志鸥创办的公司作为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的内容创制单位,将再次使用“科技+艺术”的手段打造“地球上的红飘带”。

“我想把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做成和冬奥会开幕式一样非常优秀的、震惊世界的作品。我们可以用数字科技向世界讲述冬奥故事,我们也可以用数字科技向世界讲述长征故事。”据王志鸥透露,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将运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声场、机械舞台等最新科技手段,撷取最能展现长征精神的故事和场景,完整串联从长征出发到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再到“三军会师尽开颜”的峥嵘历程。目前,内容创制及展陈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整个展馆走完,你会感觉长征就发生在身边。”王志鸥认为这种沉浸式、行进式的方式,在全球来说也是十分领先的。他希望观众能够在战略视角与行走视角间不断转换、穿梭,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途中壮烈的战斗场面和严酷的自然挑战,从而引发内心共鸣,升华信仰之心,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激励当下的人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贵州能够选择用数字科技的方式来讲述长征,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前瞻性、开创性的举措。”王志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