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旗 曹雯
2月12日,延庆,凌晨4点,大家好,我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小天”,才从采访现场回到酒店。
昨天,“小天”跨越100公里来到延庆赛区,为了看一个好奇已久的冬奥项目——钢架雪车。
钢架雪车常常与另外两个项目——雪橇和雪车一起,让人分不清楚。三个项目不仅共用同一个赛道,还有着相同的评判标准——以比赛用时计算名次。运动员需要从冰制赛道的起点,借助对应的工具并使用对应的姿势,快速滑到终点,不同在于:钢架雪车是趴着滑,雪橇是躺着滑,雪车是坐在车里滑。
带着好奇与期待,“小天”来到位于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白的赛道从山上蜿蜒而下,“雪游龙”果然名不虚传。这是我国第1条、亚洲第3条、世界第17条雪车雪橇赛道,今晚在这里将诞生本届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的第一枚金牌。在前两轮的比赛中,中国选手闫文港和殷正分别排名第三位和第五位。
或许是为了回馈“小天”跨越百余公里连夜赶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给了我参加冬奥会报道以来最佳的观赛位置,近到伸手就可触碰到赛道。比赛中,运动员头朝下趴在80厘米见方、20厘米高的钢板上,以最高13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眼前一闪而过。
每当赛道上响起“隆隆”的声音,我们就知道运动员快滑过来了。
一秒钟之后,一个身影出现在视野里,贴着赛道飞驰而来,在滑过弯道时,身体几乎与水平面垂直,而后又迅速划出视野。我听到旁边一位记者高喊:“太快了,我拍不到!”
冷、硬、快,是钢架雪车项目带给我的感受,其极高的竞技性是对运动员胆量和技术的综合考验。推车冲刺、俯身跳跃、用身体控制雪车行进方向选择最优线路、过弯时对抗强大的离心力……钢架雪车曾经因为速度快、危险性高两度离开冬奥会,直到2002年又重新回归。
上一届平昌冬奥会,中国男子钢架雪车运动员耿文强作为唯一一名具备参赛资格的中国选手,取得第13名的成绩,那是中国第一次在冬奥会上参加该项目的比赛。4年后,闫文港以4分01秒77的成绩摘得铜牌,为中国夺得了首枚奖牌。殷正获得第五名,以4.58秒的出发成绩创造了“雪游龙”赛道的出发纪录。
站在看台上,颁奖用的奖牌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这一次,有一枚奖牌属于中国。无论是从成绩还是参赛人数上来说,中国钢架雪车项目都在这个冬奥周期内获得了迅猛发展,这样的历史突破弥足珍贵。
获得冠、亚军的两位德国选手,也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赞我国在这个项目上的快速发展。“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并走上了领奖台,很了不起。中国为发展这个项目修建了很好的场地,配备了很强的团队,确实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亚军阿克塞尔·容克说。
回到酒店,已是12日凌晨4点,但钢架雪车带来的新鲜与惊喜的感觉还在,中国队刷新历史带来的感动与钦佩还在。夜已深,心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