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探索:“五共四要”破难题 2022年02月10日

普安,是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全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之一。既是样板区、示范点,没有经验可以复制,没有模式可以借鉴,还有这样那样的难题等待破解。普安县联盟村是如何破题的呢?

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

“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建设思路,是确保乡村振兴效果的关键。”邓鑫说,思路决定出路,普安县在联盟村示范点建设中,顺应农民呼声、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参与,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础上,着力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在干的过程中“五共四要”工作法逐渐成形。

共商清单。紧紧围绕群众需要,采取开好群众会、入户共商和“一看二算三清单”工作举措,与群众共商开好户建清单,明确政府做什么、群众做什么,指明示范点建设方向和宜居农房改造内容。

共建家园。算好政府、农户的投入账和效益账,采取政府奖励撬动农户投入的方式,实现政府原材料投一点、农户投资投劳出一点的“两个一点”方式开展共投共建。

共管维护。以“乡村振兴公约”“村民议事”“红黑榜”“文明家庭评比”等为抓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乡风。探索十户联保共管,强化网格管理,建立形成后期共同管护机制。

共担责任。通过共商、共建和共管,夯实党建引领,推进村企共建,凝聚干群共识,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共同担起做强做大茶产业、抓紧抓实基层治理、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实现乡风文明、共建美丽宜居乡村的重任。

共享成果。政府奖励撬动、农户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政府和农户共享逸静、富裕、淳朴、宜居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展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成果,真正探索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如果说“五共”是路径的话,那“四要”就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通过“五共”必须实现的结果。

里子要硬。围绕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的宜居农房建设,以“一分、三净、五改”逐步推动,帮助农户划分生产生活功能区,完善室内基本生活设施,改变原有居住陋习,实现农房功能完善、屋内干净整洁、室外田园风光、群众安居乐业的目的。

面子要正。以村庄总体风貌谋划屋外功能区和环境设施设置,破除乱搭乱建、规范垃圾处理、集中污水治理,按照乡土特色和实用标准规范一院三园建设,集聚乡土能人工匠共谋参建,突出茶文化主基调、农村农味的村落小景,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依、朦胧茶山人家的山水画卷。

产业要特。依托茶产业优势,抢抓“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和举办地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茶产品宣传推介,打响本地茶品牌,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组织方式,统一加工标准,严格质量把控,真正把特色做特、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乡村振兴产业支柱,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群众要干。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紧紧围绕“里子要硬、面子要正和产业要特”做实群众工作,共商建设清单,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融洽干群关系,共推乡村振兴。

方法正确,目标明确,就能事半功倍。正是在琐碎纷繁的工作中提炼而成的“五共四要”工作法,让普安在联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践中迅速打开了局面,短时间见到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