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贵州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02月09日

(上接第6版)加强赤水河流域产区管控和生态保护,按照“三个一批”推动中小酒企转型升级,建设以茅台酒为引领的贵州酱香白酒品牌舰队,确保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优化卷烟产品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提升贵烟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千方百计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量,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行动。二是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依托磷化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结合资源禀赋,统筹产业布局,实现产值增长80%以上。加快建设奇瑞(贵州)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吉利汽车贵阳生产基地等建设,培育以整车为牵引、以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提高我省优势矿种和战略性新兴矿种开发保护水平。三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磷化工精细化、煤化工新型化、特色化工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中石化50万吨PGA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福泉—瓮安千亿级精细磷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快提升锰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铝及铝加工,推进基础材料转型发展。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与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等军工央企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无人机、航空发动机、工业基础件等先进装备制造,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加快民族药、化学药、生物药和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四是加快推动工业集群发展和协作配套。支持贵阳、铜仁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振华集成电路产业园、航天江南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航发黎阳动力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链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酒类等行业包装配套项目。加快六盘水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化改造,创建绿色工厂10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2个。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一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900万亩,完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142万亩。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储藏、清洗、分拣、烘干、保鲜、包装等能力建设。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打造“贵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冷链物流,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00个以上,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中心。二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260万亩,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试点行动。大力推进山地小型农业机械化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46%以上。加快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5.7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省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种源关键技术攻关、良种培育和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做好普查监测、入境检疫和防控治理。三是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国有平台公司涉农项目有序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转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30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500家,认定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

大力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一是促进旅游业加快恢复。深入实施旅游企业“四转一上”工程,新增规上(限上)旅游企业100家以上,培育省级旅游龙头企业5家以上,推进黄果树旅游集团、西江苗寨旅游公司等优强旅游企业上市。每个市(州)引进全国涉旅百强企业2家以上。加强与知名旅游平台合作,完善提升“贵州旅游·一码游贵州”平台。针对重点客源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挖掘省内旅游市场潜力。深化“旅游+”“+旅游”,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康养、山地体育旅游、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加快国有A级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实施200个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建设提升工程,新增3A级以上旅游景区20家以上。新增星级饭店6家以上。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维护文旅市场良好秩序。推广实施黔菜标准体系、旅游餐饮标准和服务规范,支持黔菜美食进景区。深入实施旅游厕所三年达标行动,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0座以上。做大做强苗绣、“贵银”等品牌,加快安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对可续建、可转建和可提升旅游项目进行重新包装、策划和优化,引进实力强的投资者进行后续开发和经营管理,盘活提升闲置低效旅游项目70个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牛郎关现代智慧物流园、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二期等重大项目,培育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0个、区域性示范物流园区20个,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80户。调整优化物流运输结构,以贵阳改貌、遵义阁老坝等铁路枢纽节点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货运“公转铁”“公转水”。加快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国家冷链骨干基地建设。建立现代物流指标统计体系。确保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9%左右,力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4.2%左右。三是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扩大中小企业信贷通规模,发挥好工业担保资金等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大力实施“引金入黔”“险资入黔”“基金入黔”,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力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4万亿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创建毕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力争5家企业上市。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出台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实施意见,推动家政、养老、育幼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动态监测和帮扶,常态化开展“3+1”保障监测,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建设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示范点,确保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强化生态护林员管理与续聘。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挥效益。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与广东共建8个市州级工业园区和66个区县级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粤黔共建100所协作帮扶示范学校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等“组团式”帮扶模式。强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二是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推动20个国家级、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5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是大力推动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坚决遏制农村“乱搭乱建”问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6%,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向30户以上自然村寨延伸。新(改)建农户厕所22万户。推进村庄整治、庭院整治,打造森林村寨20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3.5%,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治理。稳妥推进殡葬改革。

(三)全力促进居民增收。一是大力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鼓励建筑施工企业优先使用省内农民工。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服务保障工作,以县为单位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到70%以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并将项目投入中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20%。将部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并将项目资金的20%用作劳务报酬。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拓宽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大力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推行农村宅基地通过租赁等方式入市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做法,开展租改股利益联结深化试点。推动财政支持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做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政策。二是大力实施城镇居民增收行动。拓展企业职工增收空间,健全企业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基层工资待遇,全面落实“三保”责任。积极探索城市“三变”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居民入股城市公共资源运营试点,培养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技能贵州”行动,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星光培训”“锦绣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技能培训项目,加快打造“贵州工匠”“贵州技工”“贵州绣娘”等职业技能服务品牌,做好“粤菜师傅”等协作培训。实施中职“强基”工程、高职“双高”工程和技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中职、高职、本科职教协同发展,支持部分高职院校在优质专业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新增创建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试点企业和示范基地。

(四)全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旗舰引领工程,支持磷化集团、盘江集团等大型企业加快打造千亿级企业。实施百亿级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打造一批骨干企业。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制定培育计划和激励机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50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500户,新增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0户。二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扎实开展服务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36条支持措施。实施百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星光”行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争创全国“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户以上。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在京沪深交易所及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上市。加强创业指导引导,打造众创空间、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孵化平台。落实好国家新一轮组合式减税降费和减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纾困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三是强力推进产业大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围绕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进优强企业1600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000亿元以上。办好民企招商、央企招商、广东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统筹要素配置、项目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个推进方案”,切实提高签约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更加注重项目落地实效,坚决杜绝数字招商、虚假招商。四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推进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优“贵人服务”品牌,深化“五个通办”,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环节,推进行政审批“三减一降”,深入实施“一窗通办‘2+2’模式”“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改革,“全程网办”事项达70%。探索建立容缺承诺审批制度。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开展“服务企业周”“万人助万企”等入企走访活动,“一企一策”服务企业,建立企业问题、政府服务“两张清单”,制定企业投资投诉处理办法。强化契约精神,加大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整治力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五)全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稳定有效投资。一是实施产业投资攻坚行动。聚焦现代能源、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四化”项目完成投资7500亿元左右,其中,新型工业化投资3200亿元、新型城镇化投资2450亿元、农业现代化投资700亿元、旅游产业化投资1150亿元。省重大工程项目中“四化”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79.83%。开工建设20个10亿元、50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建设,民间投资完成6100亿元左右。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比分别提高到26%和45%左右。二是实施基础设施投资攻坚行动。落实“五年任务三年完成”要求,深入推进“六网会战”,公路水运投资完成1300亿元左右,铁路130亿元,机场20亿元,水利300亿元,电网140亿元,信息基础设施160亿元,地下管网90亿元,油气管网80亿元。加快贵州大水网建设,深入推进水利“百库大会战”,加快凤山、观音等大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花滩子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力争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142亿立方米。加快推进新渝贵高铁和泸州至遵义、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黄桶至百色铁路等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积极推进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铜仁至吉首铁路,加快贵阳至南宁、盘州至兴义等铁路建设。加快沪昆国高贵阳至盘州扩容等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荔波至河池等一批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威宁、黔北等机场建设,开工建设盘州机场。开工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等项目。推进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天然气管道联通71个县。三是实施生态环保投资攻坚行动。深入实施“两高”行业低碳化改造,持续推进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制定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贵阳、黔南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动实施一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完成生态环保投资300亿元。四是实施公共服务投资攻坚行动。开工建设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教育投资完成400亿元以上。加快推动实施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卫生投资完成270亿元左右。推动实施护理型养老机构、户外百姓智慧健身房、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地市级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全覆盖等重点项目。五是实施闲置低效资产盘活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资金未落实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坚决杜绝无效低效投资。全面梳理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农业、旅游、市政工程、公共服务等领域基础设施,按照资产权属分级分类建立存量资产台账。全面清理确权存量资产。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级分类加快盘活一批闲置低效资产。建立健全“投转固”长效机制,加强“投转固”成果转化运用。扎实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推动一批较大资产规模的优质项目上市。六是全力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建设基金等资金支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3290亿元左右。改进“四化”和生态环保基金使用方式,扩大基金规模,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继续发挥好与银行机构融资对接机制作用,新增发放贷款1000亿元以上,办好政金企常态化融资对接活动。预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等“四化”项目用地。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供应建设用地15万亩左右。

充分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一是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落实支持“强省会”35条措施,编制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加快贵阳轨道三号线、S1号线等项目建设,贵阳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支持龙里、惠水、长顺、西秀、平坝等相邻县(区)融入“强省会”行动,带动黔中城市群加快发展。二是加快推进“3个100万”。加快打造贵阳—贵安—安顺和遵义都市圈。提升毕节中心城区集聚能力。做优做特区域中心城市。推动10个区域性支点城市建设,加快县城与小城镇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区域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等统筹规划,更好促进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贵阳贵安、市州中心城市、县城分别新增城区人口19万、23万、22万人。三是扎实推动城镇“四改”。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万户、完成12万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1.32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04条,新增城市地下管网2100公里。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7万套。启动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新增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000公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600吨/日以上。四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加快城市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步行街、文旅和夜间消费聚集区建设。深入实施“流光溢彩夜贵州”建设方案,大力发展生活起居、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行业。加快推进贵阳甲秀楼等步行街区改造项目,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商业综合体和文旅消费聚集区,推进10个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工作,加快建设社区便利店、家政服务等设施,城镇人均消费达到2.3万元左右。实施“一镇一特”产业培育计划,培育打造20个特色小镇。五是加快提升城镇治理能力。开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推进贵阳市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智慧化改造、社区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常态化开展精准促消费活动,持续加大成品油市场整治,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提振汽车、成品油等大宗消费。制定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深化惠民生鲜商超体系建设。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在乡镇布点。加强消费权益保护,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六)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改革,积极有序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创新污水处理收费机制,修订出台城镇供水和天然气配气价格管理办法。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数据授权使用、登记确权、技术标准等方面实现突破。深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探索推行混合用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实现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兼并重组做大一批国有企业。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建成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积极推进林权抵押处置试点,推动开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试点,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推进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二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制定我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抢抓RCEP生效机遇,开拓东盟等海外市场。实施外贸、外资、跨境电商倍增行动计划,支持在境外主要市场布局贵州产品海外仓,推动“贵州制造”出口,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支持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合作发展,新增外贸市场主体50家以上。编制实施“黎从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行动规划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主通道,开通贵阳至广东港口的双向图定货运班列和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争取开行图定中欧班列和国际货运航班。做大做强“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和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开发区能级量级,打造“一园一链”产业生态,加快粤黔、苏贵等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正安经开区、贵阳经开区国家外贸转型基地和贵阳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新增百亿级开发区6个。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贵阳申报建设海关指定监管作业场地,推动遵义新舟机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铜仁凤凰机场临时口岸获批对外开放。继续办好数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活动,精心筹办202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重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大数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积极争取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阵列建设,积极申建国家级磷氟化工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全社会研发项目库,在大数据、找矿采矿、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生物工程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和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培育研发投入占比高于5%的科技型企业20户以上。大力推行技术榜单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化质量强省建设。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四是着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深入推进产业重点人才和团队引进“123”计划,办好“贵州人才博览会”,常态化开展贵州“人才日”活动,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新增人才资源30万人。

(七)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一是实施数字产业大突破行动。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推动与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等联动发展,打造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加快建设贵州科学数据中心,积极培育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主导产业集群。引进落户数字经济骨干企业20家以上、带动性强的数字经济项目200个以上,培育10亿元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7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左右。二是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推动“上云用数赋智”,打造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2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加快鲲鹏创新中心、贵州工业云、华为软件开发云等公共平台建设推广,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灾备节点工程,新增20万台(套)工业设备联网,累计1万户工业企业上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三是实施数据要素大开发行动。大力推进数据价值化,高标准建设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数据流通交易基础设施,探索数据定价、交易机制和运营模式。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进数据价值化。以“一云一网一平台”为载体,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和贵州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四是实施数字设施大提升行动。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推进“东数西算”试点,加快京东、南方电网等数据中心建设。建设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新建5G基站2.5万个,出省带宽3.8万G,光缆长度165万公里。

(八)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开展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巩固和改善行动,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工程,深化生活垃圾污水和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等专项治理。推动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深化磷、锰等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排查整治行动。二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统筹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开展乌江、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攻坚行动,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营造林27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980平方公里,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000亩。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抓好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加快构建贵州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入开展涉林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三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科学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分行业分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各项保障方案。统筹做好“能耗”双控。推动30万千瓦级及以下落后煤电机组淘汰退出、升级改造或“上大压小”,积极推进66万千瓦高硫无烟煤示范机组建设,鼓励建设100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深化大龙经济开发区等4个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严禁盲目新上“两高”项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稳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四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有序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林业碳汇等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交易制度。研究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完善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行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常态化办好“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

(九)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任务,油菜生产实现扩面增效。加快建设省级粮食储备基地,加大粮食收储力度,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扩大省级储备粮规模,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二是加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力度。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强监督问责,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快置换短期限高成本隐性债务,规范用好政府债券资金。推动高风险地区降低债务风险等级,多措并举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缓释债务风险。稳妥推动地方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大力培植财源税源,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实施整顿财经秩序专项行动,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各类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统筹做好金融机构风险、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风险、非法集资涉众存量风险等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坚决打击各类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行为。四是强化安全和社会风险防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煤矿、建筑施工、危化品、城镇燃气、森林火灾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继续抓好道路交通、水路交通及铁路沿线安全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新建2000处地质灾害普适型自动化监测点。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煤电油气稳定供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各级政府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工作机制。强化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入黔返黔人员、入境关口和重点场所等疫情防控,保持应急指挥体系处在激活状态,提升应急处置、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能力。持续推进疫苗接种。

(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大稳就业力度。切实落实国家稳就业系列政策,加强劳动力就业人口监测,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清理农民工欠薪。二是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深入实施“七大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1.5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普通高中示范特色多元发展。出台推进教育“双减”的实施细则。加快高等院校设置和高校布局调整优化,持续支持“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强师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5%。三是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深入实施“七个专项行动”。积极申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千县工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着力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服务质量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医学检测检验结果互认。深入开展群众就医排长队专项整治。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拓展“黔医人才”计划,深入实施“银龄计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兴办养老机构。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做好“一老一小”健康照护服务。四是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制定实施专项行动,对基本民生保障明显偏低的,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予以提高。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98元提高到113元。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44万人、315万人和550万人。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落实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五是加快发展文化等事业。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加快省文化馆新馆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等保护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办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和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法律服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和作协、社科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发展。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保障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万人,高职院校“订单班”毕业就业1.5万人。(2)努力解决群众入园入学烦心事,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遴选培育公办义务教育强校计划项目学校1000所。(3)让群众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建设40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建设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实现定点医疗机构跨省直接结算县县通。深入开展群众就医排长队专项整治。村医待遇每月提高200元。(4)提供更好养老照护服务,改造提升20所标准化养老院、新增护理型床位4000张,为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5)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堵”,建成城市(县城)公共停车位3万个,改造人防工程向社会提供停车位2.6万个;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6)更好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建设10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6万场次。(7)促进全民健身,实施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100公里,农体工程更新维护1000个,建设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300个。(8)加强农业科技服务,选派200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服务,选聘180名各类产业导师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9)提升乡镇消防应急能力,建成150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10)更好保障老百姓出行安全,建成4000公里普通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完成200座普通公路危桥改造。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