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瑶 李允凤)一块闲置的场地如何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普安县茶源街道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日前,记者在茶源街道菌药就业生产车间看到,一捆捆摆放在菌架上的菌棒,已有菌菇开始冒头,一派生机勃勃。
这块场地原来规划用作停车场,但因目前街道有车家庭较少,并不能有效利用。“闲置着太可惜了。”茶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江来说。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结合晴隆县平菇种植基地和外省的考察情况,街道决定在此种植食用菌。去年8月,街道将菌药就业生产车间建设方案提交到普安县乡村振兴局,采用“公司+居委会+群众”的组织方式,由委托公司负责技术支撑、品种选择、产品回收,群众认领菌棒进行管理。
“由群众和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能保证群众种了能够卖出去,不承担市场风险。”惠州市龙门县派驻普安县挂职干部、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朱小华说,“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长周期为3个月,具有‘短平快’的优势,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群众就近就业。”
由东西部协作提供的项目资金212万余元陆续投入茶源街道菌药就业生产车间,用于购买出菌菇架、超声波雾化加湿系统、通排风系统、照明降温系统、菌棒等。去年12月,占地7000平方米的菌药生产车间完成建设,种植18.251万菌棒,共有33户群众认领菌棒,预计每年群众总收益和合作社集体收益将分别达3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