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行动学习法孵化新农人的实践探索 2022年01月26日

■ 熊德斌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第一资源。新农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与岑巩县委共同组织“新农人”成长孵化营,是一次采用行动学习法,期望把传统农人孵化为新农人的实践探索。

行动学习法是由英国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于1940年提出,并将其应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煤矿业的组织培训,就是透过行动实践学习。行动学习法孵化新农人的关键是需要组织各领域专业知识人才,对乡村人才进行长期的“识别问题—专业能力—实践探索”,通过把已经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提出深刻问题能力相结合。

党组织是行动学习法的组织者。党的全面领导是解决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党管人才,党组织对人才信息掌握全面,有条件和能力整合各领域专业人才。省委党校制定了岑巩县新农人孵化营行动学习法,和岑巩县委组织部共同成为组织者。这一组织结构一是能够发挥省委党校高层次专业人才、整个相关领域专业人才优势,解决行动学习法中的专业知识问题,同时派出每一个驻村工作队员对村情熟悉,能够帮助找人、找项目;而岑巩县委组织部对本地乡土人才非常熟悉,能够做到“找对人”进入新农人孵化营中。

党支部和能人是参与主体。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是参加行动学习法的主体。“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一个都不能落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有发展能力的全体村民都应当是行动学习法的主体。对农人进行孵化,就是要采用“问题导向+专家知识+行动学习+适度资金支持”等手段,最终实现农人向新农人的转换。在这次新农人孵化营中,一共组建了10个村的项目团队,共计50名成员。每一个团队主要由驻村第一书记+项目带头人+项目团队+县直部门委派队员,共有五名成员构成,构建“产品+项目团队”。坚持选肯吃苦、有一定项目完成经验、具有不同能力组合在一起的项目团队,通过扬长补短成为一个自主可持续发展的个人或团队。连接资源、链接技术,和商业专家、企业家、供应商和客户、政府部门,构建村内村外产业网络。

党组织整合人力资本落实学习专业知识。行进过程中行动学习法有两个基本核心:一是项目团队问题识别,二是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省委党校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整合专业培训人士、企业家、专家等构成一个多元知识结构和行动能力的团队,并且根据项目团队行动学习过程中面临新问题不断加入新的专业人才,构建一个适应项目动态专家人才库,提升专家团队的专业能力。第一次一共有9位专家,其中经营企业专业导师4名,5位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学者。另外,专门邀请当地企业家4位参与到整个孵化营活动中。第二次一共有10位专家,其中长期经营企业专业导师6名,4位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学者,采用全程现场观察、调研和总结方式。第三次一共有9位专家,其中长期经营企业专业导师5名,4位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学者,采用路演、现场观察、调研和总结方式进行孵化培训。

行动学习法成效关键在于久久为功。行动学习法不是短期实践,必须久久为功,真正把“识别问题+专业知识”渔猎方法转移到第一批孵化营当地项目团队身上,形成真正能够接受市场检验的项目团队。行动学习法不是一个静态内容的学习,而是根据项目发展阶段善于识别问题,有效链接资源解决。同时,行动学习法不仅仅是孵化营这一部分人,关键在于孵化营的项目团队必须成为产业发展的战斗队,进一步孵化出更多的乡村能力,真正做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展产业、兴旺产业。

典型案例:数字技术和生产技术。优势互补的合作会让乡村产业具有发展潜力,让利让优势得到回报。在市场交易环节中嵌入数字技术手段,能够较好地破解市场鸿沟。在省委党校的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弭萨、万伦宇用好自身优势打造岑巩县农产品岑巩党校“直通车”项目,一方面构建线下线上的平台,链接省委党校市场顾客平台,另一方面组建找好货特战队,找到思州好货,并做好溯源,为顾客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上直通车,为思州好货消除市场鸿沟。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