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探索供销系统实体化转型发展新路 2022年01月26日

■ 中共黔南州委政策研究室 黔南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近年来,黔南州供销系统紧紧围绕实体化转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兴办农业产业实体为重点,着力为农服务,闯出了一条颇具黔南特色的供销系统转型发展新路。

2019年以来,黔南州推进形成的“‘绿色稻+’全产业链扶贫体系”获全国供销系统“2020年度金扁担改革贡献奖”,被列入“全国供销合作社城乡优选服务名录”,其中独山县供销社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20年‘红背篓’精神传承奖”,被国家人社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福泉市供销社为农服务改革创新案例《产业链上做文章,小辣椒点燃新生活》2021年度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金扁担、红背篓”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

建好供销实体

壮大基层社。按照“三大体系、五级贯通、覆盖到户”要求,以乡村供销合作社为重点,采取改造、新建、开放办社等方式,把加快推进镇、村供销社恢复重建作为健全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建设。在供销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成为服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创建农合联。针对单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功能不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探索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协会等为主体的新型农合联。强化“农合联+行业协会”双服务,促进农技推广、农资服务、产品销售、融资难题、行业指导等专业服务覆盖到合作社、拓展到农户,农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华丽转身。

培育社有企业。在全省率先组建首家州级供销合作实业集团,积极推进社有企业股权规范、并购重组、资产变性过户,推进“三会”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双线运行机制”和企业人事监督体系,优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健全经营体系,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综合性服务转变,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带动培育了30余家为农服务的现代农业企业。同时,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探索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广泛吸纳农民群众入社,不断强化社有企业与农民群众在组织上、经济上、生产上、服务上、利益上的联结,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经营服务新路子。

抓好供销服务

抓信息服务。实施数字信息进乡村工程,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有效的生产技术、农资服务信息、农产品市场流通等信息服务,使农民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市场资源配置需求调整结构。

抓融合服务。探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供销社“两社融合”工作模式。整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供销社现有资源,为村民提供放心产业发展服务、省心供销服务、贴心金融服务、细心快递服务、暖心就业服务、真心信息服务。将村供销综合服务社与市县供销综合服务社连接起来,实现电商、快递、金融、邮政、便民等服务一站式办理。

抓商务服务。在巩固党务、政务、社务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新增网上代购代销、快递收发、农产品代售、金融、益农信息、邮政服务等商务功能,打造集党务、政务、社务、商务“四务合一”的村级综合服务社。

释放供销效能

释放生产效能。围绕国家“优质粮食工程”战略和“贵州好粮油”行动计划,以州供销系统集团旗下的贵州佳穗绿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水稻、油菜、辣椒和特色蔬菜等4个主打产业,有效带动都匀市优质水稻订单种植5万亩,覆盖带动黔南州实施优质水稻种植10万亩,实现亩均综合产值由6000余元提升到8000元以上,并获评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有效带动当地群众2万余户参与辣椒产业发展,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释放加工效能。按照“龙头引领、飞地联结、入股分红、产业带动”的思路,争取广州市对口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000万元,联结三都自治县、平塘县等地的10个具有优质水稻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共同组建“黔南州供销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实施“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优质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扶贫项目”,跨区域带动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释放增收效能。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生产环节,所有农资实行集中采购或由州、县(市)农资公司统一供应的“集采集配”模式,降低农资成本,延伸配送终端,将农资直接配送至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配送效益,保障农资质量,确保终端利益。在保证农户流转土地固有收益外,还吸纳其参与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各环节,让利基地群众。同时,农资采购、市场销售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返给种植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提高群众积极性和产业发展参与度。

(执笔:谢华、陈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