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文库丛书接续圣贤之志 2022年01月21日

贵州建省较晚,黔地文献大幅留白且面目模糊。文库专家组成员兼副总纂、省文史馆《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主任、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长王尧礼介绍说,黔地早期的原始文献,除国史里的“西南夷列传”“蛮夷传”“南蛮传”之类外,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稍多,千余年累计不过寥寥千许言。黔地文献匮缺,面目难清。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明代。

明代建立贵州行省,是贵州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当时,明朝因纂修《天下一统志》,颁发修志条例,“分遣礼部职员,遍行诸司,搜访寰宇文献,缮写进呈,爰备述作”。

借此契机,修志之风盛行,贵州本土汉文化程度也随之提升。“一批受教化的本地人潜心究学,发奋搜讨乡邦文献,辛苦历年,最终有所成,如黄运昌、谭瑞均分别撰写的《黔记》。可惜没能流传。”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说。

文史专家、省文史馆馆员黄万机也表示,贵州地方汉文献以及学术文化发展,皆是到清代达到发展的高峰,但最后也只有极少部分留存下来。直至民国,《贵州通志》诞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前贵州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本地古籍文献征集、整理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1984年,省文史馆主管的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成立,在该研究会的努力下,编印了《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这部至今研究贵州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整理、点校了《丁文诚公奏稿》《西洋杂志》《清实录贵州史料辑录》《(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万历)贵州通志》等重要乡邦文献古籍陆续点校出版。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摸查家底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到2014年,我省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以及条目审核工作均已完成。此次登记,涵盖了1912年以前以稿本、抄本、印本、拓本等形式行世的古籍(包括残存古籍),剔除了1912年以后出版的线装书,1949年以后发行的新版古籍、复制件、晒印本、油印本等,最后确认贵州省图书馆藏古籍10288部,117638册。

2016年3月,《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程启动,为观照黔地文献、重温本土先贤文献整理史,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回望契机。

《贵州文库》是贵州建省近600年来,首次对本省古籍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出版工程,既有汉文文献,又有少数民族文献,还有汉译外国贵州研究著作。其总序称:“初纂巨制,事繁人少,虽任重道远,各方抱弘毅之志,知难而进,誓成此编,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寥寥数句,意义尽显。

《贵州文库》专家组组长、总纂顾久表示,“我们系统整理贵州建省600年来历史文化文献资源,形成本地古籍文献经典集成。打造的标准只有一个:回望前600年,不负先贤;展望后100年,无愧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