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不移推动工作重心转移、凝心聚力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奋力前行。
●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6万亿元、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3%、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 发展动能加快转换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工业经济占比达27.3%、提高1.2个百分点
● 数字经济加速突破
——数字经济占比达34%、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 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森林覆盖率达62.1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绿色经济占比达45%。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城镇新增就业64.75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10.4%。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全力主攻“四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原煤产量达1.35亿吨,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一,百亿级开发区达39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余户。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城以上城区新增人口62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左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三改”,开工复工棚户区改造43万户、完成改造9万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7万户、背街小巷改造1273条。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规模510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04万吨/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成高标准农田268万亩,粮食生产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5个。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超过55%。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新增4A级旅游景区11家,旅游市场主体达12万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000元。
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时消除40多万易返贫人口返贫致贫风险,330多万脱贫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启动实施“五大行动”,20个脱贫县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启动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新(改)建农户厕所25.6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全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出资200亿元设立“四化”和生态环保基金,撬动银行及社会资本1000亿元以上;打造“贵人服务”品牌,推进“五个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减至68项,新增市场主体70万户,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三!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98.6%。引进优强企业1641家。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到全国第18位。
全力优化投资结构提升质量效益。工业投资增长19.7%,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22.2%、42.7%,占比分别提高4.3、2.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贵阳龙洞堡机场三期工程建成,乌江水运全线复航,开工建设观音水库等25座骨干水源工程,夹岩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天然气管道联通68个县,5G基站达5.3万个,新建充电桩4000个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
全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乌江、赤水河等主要河流干流水质稳定达到优良标准,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再次获得“优秀”等次。完成营造林361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6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3229平方公里,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571亩。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加强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监测处置,深入推进平安贵州建设。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类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4.4万个、6.2万个,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措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4元提高到5元。完成扩容建设普通高中学校60所。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纳入国家规划,规划布局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增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35家,全面完成4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质扩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655元/月和4569元/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