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协农坝区东升农场,村民正在采摘蔬菜。 陈勇 摄
长岗镇高粱丰收。 (仁怀融媒体中心供图)
徐春燕
一边是阡陌良田,因种满蔬菜在冬日里显得生机勃勃,一边的土地则“长”满石头撂了荒。在仁怀市长岗镇堰头村当沟组,如果不是当地村民介绍,谁也想不到,这两边的土地面貌曾经是一个样:石疙瘩遍布丛生,耕作成本高而产出效益低。这样的情形,在仁怀并不少见。如今,仁怀市却能广泛铺开“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机能耕、肥能培、虫能治、病能防、熟能收、收能储”现代化耕种收储方式,主导产业逐步做优做强,成为“国家高粱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之一,乡村振兴产业百花齐放,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展,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持续提高。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仁怀市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力度,坚定不移加快以酒用高粱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措施,破除山多地少的发展“劣势”,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据统计,2021年,仁怀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6.51亿元,增长8%;农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1元,增长10.6%;畜牧渔业总产值14.11亿元,增长10%;农产品加工转换率76%。
高标准打造酱香酒用高粱基地
好粮酿好酒。白酒产业是遵义市第一支柱产业、贵州省工业第一大产业。围绕酱香白酒市场需求,仁怀市着力打造酱香白酒“第一生产车间”,坚定不移主攻以酒用高粱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现代化,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信息化、科技化“五化”标准进行规划布局,通过引进市场经营主体进行高粱订单式种植,对高粱种植基地建设、选种、育苗移栽、管护、高粱收储进行全产业链打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常年种植有机高粱30万亩。
“红缨子”“红珍珠”“红糯5号”……在贵州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品种资源库,一把把高粱穗,一袋袋高粱籽,一罐罐高粱样品琳琅满目,该公司负责人涂佑能介绍,这里护航着高粱产业的种子“芯片”,公司有育种基地10000余亩,收储高粱种子380万斤,能满足300万亩高粱基地用种需求。
2021年,“仁怀糯高粱”成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抓好本地糯高粱品种的保护、繁育、推广,仁怀市以政策利好加持,助力科研院校和地方企业在产业第一环节大力科研攻关。目前,该市2家高粱种子生产企业,收集本地糯高粱种质资源共549个,累计选育和推广高粱品种11个,收储种子能为全省提供400万亩高粱用种需求。
有了良种,还要有良田才能出好粮。2019年以来,仁怀市政府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高起点规划、高规格组建机构、高频次沟通、高标准落实,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耕地地力修复、农业机械配套等工程项目,建成高标准有机高粱基地4.16万亩。
对于仁怀市长岗镇堰头村当沟组来说,从石旮旯变成有机高粱高标准示范基地,得益于土地整治。当沟组有十多年高粱种植历史,曾经由于土地石漠化严重,整个当沟组订单种植面积只有700多亩,2021年被纳入有机高粱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后,有了完整的土地和完善的水利设施。今年,当沟组有了962亩订单种植面积。围绕“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长岗镇等有机高粱基地成功打造为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后,该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备使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过去一年里,该市新增农业适用机具250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3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45%,实现机耕面积16万亩,机收面积10万亩。
“在高粱产业的耕、种、管、收、储五个环节,我们实现全程机械化,配备了拖拉机、旋耕机、移栽机、悬盘播种育苗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烘干机、传输机等设备。”仁怀市有机农业发展中心业务股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蔡炎说。
在积极开展种子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地力建设同时,仁怀市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有机地块复种指数,提升科技化水平。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推广秸秆还田还土3.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55%。
因地制宜发展振兴乡村产业
围绕“四新一高”,聚焦优势单品、区域环境,仁怀市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粱、蔬菜、辣椒、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畜牧、蔬菜等乡村振兴中的致富产业,着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创建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产业基地,在高标准高粱示范区外,打造了一批优质茶叶基地、商品蔬菜基地、精品水果基地。
走进仁怀市鲁班街道隆堡高效农业示范园内,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草莓一排排整齐悬吊于半空。“我们采用了悬挂升降栽培系统以及水肥一体自动灌溉、补光、增温、遮阳等环境控制系统栽培草莓,由技术人员远程调控,7000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内日常管理只需两个人,产生的效益比土地栽培高出一倍。”示范园负责人谢先杨介绍,大棚还能套种西瓜等作物。
在美酒河镇,结合辖区海拔低、干旱少雨、土地零散的特点,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九叶青花椒6000余亩,既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带来稳定增收。
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长岗镇太阳村,则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实现了林下淘金。一半以上人家养起蜜蜂,过上甜蜜日子。1700余群蜜蜂产出的蜂蜜一年能给该村带来400万元收入。
在各镇村产业遍地开花同时,仁怀市坝区建设持续发力。8个坝区实现土地流转率92.4%,有效灌溉率和道路通达率均达98%;现有旋耕机、收割机、烘干设备等74台套,机械化率78%以上;建成收储仓库5000平方米。坝区亩均产值达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以上。在坝区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绿色防控率达95%以上。开展坝区职业农民培训指导2500余人次,实现坝区良种良法覆盖率100%。
当前,仁怀市已发展蔬菜种植25万亩,中药材1万亩,茶叶1.2万亩,食用菌3000万棒,油菜种植12万亩,精品水果5万亩。
全力打造产业轮作示范基地
如何依托有限的土地,产出无限的价值。仁怀市致力于“高粱+”产业模式探索,积极引导农户实施耕地轮作,不断延伸“高粱+”产业链,全力打造产业轮作示范基地,让闲田无“淡季”,增加产品附加值。
“蔬菜是短平快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粱收割后轮作一季蔬菜,土地效益就能实现倍增,村民也能持续增收。”在长岗镇茅坡村有机高粱示范基地,茅坡村党支部原书记杨智春说。茅坡村今年利用茬口轮作蔬菜2000亩,轮作牧草+绿肥2000亩。目前,蔬菜长势良好,牧草将以600元一吨出售,一亩地能收割牧草3吨,能带来1800元收益。不算土地流转、分红效益,该村在家务农的群众人均收入预计2万元以上。尝到冬季作物效益甜头的还有簸箕坝村。今年,该村选了市场上很受青睐的乌洋芋轮种。在种植时每行留了约一米左右间距,既不影响下季高粱移栽,还能坐等丰收。
2021年,仁怀市在高粱基地集中整治的7个乡镇,大力开展高粱+油菜、高粱+蔬菜、高粱+绿肥、高粱+牧草等产业模式探索,并结合社会化服务、高粱奖补项目等,对土地翻犁等环节给予补助,同时对示范效果较好的乡镇,还将“以奖代补”给予资金支持。在“高粱+”产业链探索基础上,仁怀提出将在2022年实现“高粱+蔬菜”5万亩以上,轮作“高粱+油菜”2万亩以上,发展稻+鱼(虾)生态水产养殖2万亩。积极推广“高粱+生态畜牧渔业”“高粱+旅游”,延伸高粱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其它农产品发展。